小猴子個性很堅持
他的性格要自己做手就會不肯別人動手
當父母沒辦法做到的時候
除非您跟他好好說明一下
他最後會說一句話
好吧!「表現有點無奈,可是也表現出理性及體諒」
每天晚上
小猴子自己動手放上他自己喜歡的巧虎教學CD
漸漸聽著進入夢鄉
然而小猴子拔拔會把設定成一直replay狀態
當他沈睡之後
小猴子拔拔會把CD換成輕柔的音樂
主要是協助讓小公主可以一覺到天亮
這天依舊
小猴子播放音樂
小猴子拔拔依舊更換音樂
於跟著小猴子一起在凌晨起床上廁所
回到房間睡覺
忽然聽到細微的哭泣聲音
當時小猴子麻麻和拔拔立刻起來問說
小猴子您肚子痛嗎?
還是身體不舒服
想說半夜也有過這情形
那時小猴子哭著要小猴子拔拔帶去看醫生
「說他自己沒辦法呼吸,趕快帶他去看醫生伯伯,到了醫院看到醫生幫他打針,一次兩針,還哭著比手上的針筒說為什麼這樣,我不要這樣」
那時的情景目前還記憶猶新阿~
想說這次也要帶去看醫生嗎?
結果詢問結果是
因為他不喜歡這音樂
他要放的巧虎的CD
原因是音樂不喜歡而自己哭泣
結論:
小孩有自己的喜好和大人有所不同,往往因為要兼顧其他而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很多的,如何取得平衡可是不容易阿~
唯一的方式和小猴子做好溝通,不然因為小猴子拔拔的做法而造成半夜哭泣聲可能不會間斷。
所以許多大人的思維不見得可以套用在小孩身上,他們慢慢有自己的感官及想法,很多家庭問題就是沒有溝通,大人的權威讓小孩不得不接受,而小孩一味被壓抑著感受,久而久之隨著年齡增長,反而產生陰影個性或是行為偏差,尤其到到了叛逆期的時候一次爆發,那可就一發不可收拾,最好的方式是不管如何父母退一步小孩退一步一共有兩部距離不會有磨差,身段不一定要強硬,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身段會因時因地而放下身段,成功的家庭,父母也是如此,為何需多學者會說聆聽小孩的聲音就是如此。
留言列表